城市代购软件是什么(代购的软件叫什么)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交通主枢纽城市和区域物流节点城市,连接华北、华东和中原三大经济区,北接首都经济圈,南望长三角经济圈两大“世界级城市群”,500公里以内涵盖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石家庄等大中城市38个,覆盖人口3亿。京沪、德石、济邯、德大铁路、京沪高铁、太青客专“三纵三横”铁路网,京沪、京台、青银、德衡、德滨、德上“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穿境而过,40分钟到天津,70分钟到北京,4小时到上海;与中国2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全国近一半的地级市直通高铁;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00公里,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0公里;距河北黄骅港150公里,距天津港、青岛港300公里,可实现“1小时上空”“2小时入海”。
资源丰富、要素齐全。德州水电资源丰富,拥有千万方以上水库9座,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双水源保障;境内华能德州电厂是山东电网主力电厂,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人力资源充裕,拥有32所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每年培养各类高中级职业技术人才6.7余万人。金融保障突出,连续九年举办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年交易额均在千亿元以上,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上市公司10家。科研环境优越,是京津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4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6家,市级314家),重点实验室157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150家)。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加速建设,高标准推进建设高科技孵化园、国际合作招商产业园,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开放合作新高地。
重商亲商,环境优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书记市长“双组长”负责制的招商工作领导小组,亲商、重商、安商、尊商。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实现“一窗受理”“秒批秒办”“标准地供给”“拿地即开工”。2020年,新增企业3.03万家,增长19.8%、居山东省第2位。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34位。
二、德州产业发展情况
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五大战略新兴、四大传统优势、新基建产业的“541”产业体系,确定33个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书记市长任总链长,33位市级领导同志任链长,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全力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2020年,全市“541”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35家,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
(一)做大五大战略新兴产业。
2020年,全市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03家,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
1、高端装备产业。德州装备制造产业已有70年发展历史,主要涉及机床及附件、汽车及零部件、中央空调、工程机械及液压件、石油机械及配件、船舶配套产品、风电配套产品等多个行业,产业体系健全、链条配套完善,是“山东省电梯设备生产基地”,拥有金麒麟、松果、奇瑞新能源、玲珑轮胎等骨干企业,培育了恒力电机、迈特力重机等省级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
下一步,依托国家级应急装备产业园,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加快发展智能化与成套化集成装备,主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特别是新材料车、新能源车、房车等领域。
2、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德州开发利用新能源起步较早,是“中国中央空调城”、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培育了景津环保、奥福环保、通裕重工、双一科技等4家上市企业,奇威特、福航新能源等2家省级瞪羚企业,通裕重工风力发电机主轴入选全国单项冠军产品。
下一步,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测试,扶持和招引一批中央空调等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医养健康产业。德州医养健康产业基础扎实,体育、医药、功能食品(保健品)等三大细分领域实现了并行发展。其中,体育企业基础较好,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是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骨干企业有泰山体育、迈宝赫、大胡子、宝德龙等。医药产业发展后劲十足,产品主要有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可溶性心脏支架等,拥有德药制药、山东信谊、百多安等骨干企业。功能食品(保健品)产业基础良好,形成功能糖和非转基因大豆蛋白两大产业集群,占国内市场份额约70%,涌现出保龄宝、禹王、福洋生物等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下一步,继续巩固和扩大我市体育产业与功能食品(保健品)产业的特色与优势,持续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构建“济德沧”生物医药走廊,实现医养健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聚力焊接为代表的优质焊接材料集群,以晶华集团为代表的特种玻璃集群,以航天睿特为代表的碳碳、碳陶复合材料集群,以金麒麟为代表的制动摩擦材料集群。培育了一批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金麒麟机动车制动摩擦片入选2018年山东省单项冠军产品。
下一步,聚焦国内外前沿核心技术,持续拓宽应用场景,实现研发、生产、销售闭环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加速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省内一流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该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前景广阔。拥有有研半导体、威讯联合半导体、英望科技、华芯电子、腾讯云(德州)工业云基地等一批骨干企业。
下一步,加大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产品、软件等领域大中型企业招引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二)做优四大传统优势产业。
2020年,全市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32家,实现营业收入1255亿元。
1、绿色化工产业。这是德州传统产业中转型升级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产业之一,主要涉及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四个领域,拥有尿素、醋酸、复合肥等近1000个产品,培育出华鲁恒升、金能科技、实华化工、恒源石化等多家优势企业,5个化工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专业化工园区。
下一步,依托5个化工产业园,实施差异化发展,围绕煤化工下游精细化工、高端碳材料、化工新材料、化肥、医药和助剂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产品链,提升高端化工及精细化工占比。
2、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德州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培育了德州扒鸡、中椒英潮、古贝春、发达面粉、星光糖业等众多优势企业,打造了“中国扒鸡之乡”“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多个特色地域名片,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
下一步,围绕实现产品功能化、品牌化和企业资本化,积极招引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建设国内一流的冷链食品初加工中心城市代购软件是什么,配套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京津沪济等一二线城市的“中央厨房”,培育国内一流的“德食”品牌。
3、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包括棉纺织、毛纺织、产业用纺织品等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拥有9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我市有全国最大的差别化纱线生产企业集群,产业用纺织品也具有一定基础,被评为“中国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骨干企业有宏祥新材料、晶创新材料、天鼎丰等。
下一步,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打造线上销售中心和供应链调度中心,推动纺织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资本化、集群化转型发展。
4、特色轻工产业。德州轻工产业覆盖细分产业较多,主要有造纸与印刷、家具两大细分产业,培育了江河纸业、华北纸业、华日家具等骨干企业。
下一步,加大扶持招引龙头企业,规范整合产业集群,加强品牌推广,注重营销模式升级,实现特色轻工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三)加快新基建建设。
德州信息基础设施总体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有山东精益信息科技、易华录等企业,其中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企业上云服务商,517家企业注册上云公共服务平台。
下一步,积极布局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型新基建。
2020—2022年,13个县市区重点发展1—3个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增速快的主导产业。
序号
县市区
主导产业
主要涉及的二级产业
德城区
绿色化工
新材料
农副产品深加工
煤化工、盐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粮油加工、酒水及饮料、休闲食品加工
陵城区
高端装备
纺织服装
农副产品深加工
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纺织、产业用纺织品、家纺服装、粮油加工
禹城市
高端装备
医养健康
新材料
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功能食品与保健品、无机非金属材料
乐陵市
高端装备
医养健康
绿色化工
汽车及零部件、高端零部件、体育产业、医药与医疗器械、精细化工
宁津县
高端装备
医养健康
特色轻工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高端零部件、体育产业、家具产业
齐河县
高端装备
医养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
汽车及零部件、医药与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临邑县
绿色化工
新材料
农副产品深加工
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粮油加工、肉制品、酒水及饮料、休闲食品加工
平原县
医养健康
绿色化工
农副产品深加工
医药与医疗器械、煤化工、精细化工、酒水及饮料、肉制品
武城县
高端装备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新材料
中央空调及地源热泵、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酒水及饮料、食品调味料
10
夏津县
高端装备
纺织服装
农副产品深加工
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纺织、家纺服装、粮油加工
11
庆云县
高端装备
医养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体育产业、电子信息制造
12
德州经济
技术开发区
高端装备
医养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
13
市新旧动能
转换示范区
高端装备
新材料
新基建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特色金属材料、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三、德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情况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1、基金支持。对投资规模10亿元人民币(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可按市场化原则给予产业基金支持。
2、经营贡献奖励。对新设立投资规模10亿元人民币(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其对市本级财力贡献情况,连续奖励5年。对新设立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连续奖励6年。
3、贷款扶持。对新设立投资规模10亿元人民币(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企业融资租赁设备的,可对设备租赁费超出同期贷款基础利率(LPR)部分补助3年。办理银行贷款的,对超出同期贷款基础利率(LPR)部分连续3年给予50%贴息补助。以上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
(二)各县市区出台了招商优惠政策,现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例。
1、关于实体项目。
(1)落地奖励。新设立企业,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奖励1000万元,每增加1亿元投资,增加奖励200万元,最高奖励不超过1亿元。
(2)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土地出让“招拍挂”的摘牌成交价款。
(3)对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龙头项目,可代建基础设施或者代购生产设备。
(4)经营贡献奖励。前2年按照对区级财力贡献的100%予以奖励,后3年按照对区级财力贡献的50%予以奖励。
2、关于总部经济项目。
(1)经营贡献奖励。区级财力贡献1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可按区级财力贡献部分的70%给予奖励,最长8年。
(2)一次性办公用房补贴。综合性总部企业最高可补贴200万元人民币,功能性总部企业最高可补贴100万元人民币。
3、重大项目“政策漫游”。对新迁入或新设立的中外500强、大型央企、产业龙头企业等,可参照其他地区政策执行。
(三)《关于实施“人才兴德”行动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
1、高层次人才支持。给予顶尖人才最高6000万元综合资助;对在我市落地转化的领军人才项目,给予50—100万元资助。
2、人才支撑平台建设。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国字号”名企在我市设立或共建的研发总部等,最高补贴3000万元;对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能够服务全市创新需求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最高补助1000万元。
3、高校毕业生扶持。对新到我市企业就业的博士、硕士、重点高校院所本科生、其他本科生,每月分别给予5000元、3500元、2000元、500元生活补贴。自主创办企业的,每月最高1万元补贴。
4、对境内上市、境外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企业,分别奖励300万元、150万元、80万元、10万元。
5、安家补贴政策,高层次人才、博士、硕士、本科生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分别给予30—8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补贴。
(四)《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
1、基金募集奖励。对在我市设立各类基金,符合条件的,按实际到位资金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2、基金投资奖励。对各类基金在我市投资符合条件的,按投资规模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3、基金管理机构开办及办公场所补助。对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新设立或新迁入的基金,按实缴资本金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城市代购软件是什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4、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创投机构等在我市购置办公用房的,累计补助不超过100万元;租赁办公用房的,补助不超过50万元。
5、地方财政贡献奖励。对新设立及新迁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按实现地方财政贡献的90%予以奖励。
6、企业高管人员及专业人员,前两年按个人年收入实现地方财政贡献的90%、后三年按80%给予奖励。
7、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管理机构和员工持股平台合伙人的股息、红利和股权转让所得,按照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德州市招商引资激励办法(试行)》。
1、对新引进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独立投资的高技术项目,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转移或独立投资项目,一次性给予第一引荐人10万元奖励。
2、对新引进总投资1亿元—5亿元的实体项目,一次性给予第一引荐人10万元奖励;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按1‰—2‰比例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3、对总部机构项目,符合条件的,按实缴注册资本的3‰或首个会计年度纳税总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100万元。
(六)《山东省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
1、对重点外资项目,依照相关规定申请使用省级收储的能耗、煤耗指标,其中新兴产业类项目按照基准价格给予不低于20%的优惠。
2、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年度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上项目、超过30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省市财政按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低于3%的比例予以奖励。
3、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小微外商投资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