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问卷调查平台(国内问卷调查平台)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北疆按:

网络舆论,杂音不绝。在当前的网络舆论场,有一股舆论潜流,对于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冷嘲热讽,甚至围攻。凡是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它就会反对。而且,很多反对缺乏理性支撑,为了反对而反对,是情绪化、标签化的反对。

网络已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比武擂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搏斗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硝烟战场。为此,北疆君特转发一条人民论坛专题调查研究的成果论文。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状况的十大结论

2015年5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网络问卷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等方式,发起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状况的公众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共有2864人参与了本次调查,有2505人按要求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群体。调查结果发布如下:

结论一:

互联网已是意识形态的主战场

有74.1%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有人说,"互联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管是否言过其实,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信息化愈加普及,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此种情况下,准确把握网络传播特点,了解易被极端言论煽动和渗透的领域,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防止歪曲、造谣信息的膨胀扩大,就变得非常重要。

结论二: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比较充分

78.3%的受访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新举措,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和解读。具体来看十大问卷调查平台,31.6%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充分",46.7%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充分".相比之下,仅分别有17.5%、3.0%和1.2%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不太充分"和"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对相关解读充分程度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在受访者对解读的充分程度打分中,25岁及以下群体给出了4.09分(5分为满分),而65岁及以上的受访者的评价仅为3.36分。另外,党员对于各项解读充分程度的评价(4.11分)也高于其他政治面貌的群体,共青团员和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给出了4.05分,群众的此项评分为3.94。

结论三:

中央宏观战略获高度认可

以5分代表"完全认同",受访公众对"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经济新常态""新型大国关系"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部署的认可度全部在4分以上。其中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三大战略举措,公众认同度平均得分依次为4.27、4.23、4.22.这说明公众对十八大以来中央改革发展战略部署,以及中央关于我国当下经济形势的研判在总体上高度认可。

结论四:

多数网民对极端言论秉持理性判断

对于网络上批评质疑中国发展的极端言论,多数公众还是有其自身理性判断的。有68.7%的受访者认为"人红是非多,关注中国的人多了,唱衰中国的也多了十大问卷调查平台,这很正常".当问及"对于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主张等,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或抨击之声,这是否影响了您对这些政策、主张的评判"时,有22.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影响",37.8%的受访者表示"影响很小",另有27.0%的受访者表示"影响较小".相对而言,表示"影响较大""影响很大"的受访者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10.7%和2.1%。

结论五:

突发个案容易引起负面传播

在网络上,哪些领域更易被极端言论渗透?调查显示,有74.8% 的受访者认为,"很多时候,往往是一些局部问题、突发个案,成为了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并且有76.8%的受访者认同"类似个别的暴力犯罪等负面新闻,如果报道欠妥,很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个别地区发生的局部问题,很容易被曝光、扩散,一些极端言论也随之传播。一些网络大V或某些国外媒体往往抓住问题进行热炒,他们或偷换概念,或过度解读、大肆渲染,借以表达自己观点、影响公众。

结论六:

言论在虚拟世界比在现实世界更加不负责

对于"对现实生活满意的人是不会在网上宣泄情绪的"这一说法,有60.2%的受访者表示认同,而且70.1%的受访者认为"越是不满意自身现状的人,越易在网上宣泄情绪".此外,有72.3%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人比中老年人更易被网络言论煽动".对于在虚拟世界宣泄不满的问题,有70.1%的受访者都表示,"人们在现实世界的言论比在虚拟世界更负责",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结论七:

多数公众倾向选择权威的媒体渠道

当公众需要了解、求证一些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重要信息时,有64.5%的受访者选择的渠道是政府网站,59.7%受访者选择国家级新闻门户网站。相比之下,选择社区和论坛、商业网站、文献资料数据库、专家学者个人专栏的比例分别为17.4%、12.7%、12.5%和11.8%,而首选境外网络媒体的只有5.2%.受访者对媒体渠道的选择偏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媒体的公信力,可以看出,关于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和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绝大部分公众还是更相信官方、权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

结论八:

网络监管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必要性

受访者对于维护互联网环境的重要性和互联网管制的必要性有着较高的认同,认同度得分都在4 分以上,介于"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之间(见图一)。具体来看,"保护个人权利,需要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这一说法,得到了80.6%受访者的认同。有76.0%的受访者表示"越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舆论的监管越重要",72.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对其越应加强管制".

图一:公众对网络监管认同度的平均得分

结论九:

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互联网是最危险的

"依法依规的网络管制,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的"得到了79.2%受访者的认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所谓的西方国家有着高度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的言论,只是一小部分群体的片面之见:本次调查中,有61.3%的受访者都认同"很多西方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比中国要严".另外,还有77.2%的受访者认为"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互联网是最危险的"。

结论十:

公众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较高

81.4%的受访者表示"每个人都应积极支持自己的国家",78.4%的受访者表示"为自己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81.5%的受访者认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与自己休戚相关",77.1%的受访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84.0%的受访者表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较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