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来发展趋势(农村未来发展的趋势)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五、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估计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我们认为,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从总体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将沿吸收、整合资源和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帮助农民经营转型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农业已开始进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以提高质量与收入为特征的现代化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1)主要农产品已由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业产值的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后占GDP的比重不到15%),农业收入增长缓慢;(2)机械、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成本上升、物耗增加、资源约束加强,劳动和土地的边际贡献下降,农业人员不断减少(1992年后绝对减少),以高投入、低效率、小规模和供给导向为特征的传统的粗放型农业模式面临转型。
同时,在城市工业方面,以吸收外资和出口导向为特征的模仿学习或外需拉动型的工业化模式也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1)进口原材料、能源和燃料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出口盈利空间缩小;(2)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不断发生,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实施的反倾销增加,范围越来越广,贸易摩擦有加剧之势;(3)我国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农民进城打工、村庄老龄化和空心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这表明转向内需拉动的发展模式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必然。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大体是沿着利用本村资源要素(发展工业)——整合本村资源、吸收外部资源(着力发展工业)——超越村级、按专业进行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深化农业分工)的路径来变化发展的,这是由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市场化发展的相对形势决定的。因此,在扩大内需、反哺农业和农村、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变化发展将围绕整合农业资源和城乡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和支持农民完成经营转型来进行。
(二)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看,能够广泛整合农业资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发展,农业公司和复合型的经济形式也将兴起
1.“一亩地”困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目前的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格局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和小规模经营正遭遇“一亩地”困境,即:按目前的种粮成本、产量和价格计算,农户人均只有一亩粮田时,除自己消费外,仅有不足半亩地的粮食可出售,这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也就是说,一个4口之家若耕作4亩左右的土地时,一年的净收入不足1000元,还不及2个月的打工收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的同时,各地出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业发展趋势,出现了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粮食生产区、棉花种植带、蔬菜和水果生产区,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专业大户。例如在湖北省,目前租种50亩以上的农户在公安县有800多户,在监利县有2000多户,在京山县租种100亩到1000亩土地的大农户就有130多户。2008年,大冶市农民侯安杰租种了大冶和阳新2县(市) 8个乡镇33个村1.8万个农户的土地1.96万亩(其中水稻田1.68万亩),常年帮他种地的技术工人达300余人。
实践证明,土地集中、大农户专业化和规模经营更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湖北京山县种粮大户刘若峥租种了1290亩粮地,每年净收入可达100多万元。为了实行规模种植,他联合其他87家种植大户成立了“峥嵘农庄种植专业合作社”。武汉市黄陂区农民冯勇军在搞建筑致富后于2007年成立蔬菜公司,租种了本村及周边村的5000亩土地,专业种植芦笋、日本胡萝卜、荷兰豆和香葱,村民可以包种,也可以在公司的地里打工(工资约8500元/年)。为实行规模经营,他牵头成立了“星光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公司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纯利润达160多万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收入翻番,公司还每年向村委会缴纳10万元并负担村里孩子们的上学费用。
中部粮产区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为何会选择大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呢?主要原因在于:(1)大户与农户个别协商(通过村委会进行),从而承租土地的价格较低(由于土地抛荒,有时1亩地只需100元租金/年),但若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整体出租方式则可能抬高价格,大户不愿承受,土地流转集中也就无法进行;(2)在众多大户参与的情况下,一般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常见的社员不愿出资和合作社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3)以专业大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克服资本积累不足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可以建立较完善的设施和专业性服务机构,如在合作社内设立购销服务部、农机服务部、技术服务部、生活服务部等,规模化地提供专业服务并向综合性合作社发展,更便于运用新技术和新品种、发展对外合作、减少成本和风险;(4)这种大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它可以在使农民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土地仍然是农户最后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逐步完成经营转型——进城务工、经商或者转变为拿工资的技术性的农业工人,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整合和专业化与产业化经营,为农产品加工服务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准备条件(它说明无需进行土地私有化,同样可以发展现代农业)。
因此,我们相信,在适宜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区,大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集体经济形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克服目前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资金困难、服务能力不足)。另外,考虑到即使在偏远山区、在那些不适合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可以为中、小农户提供服务的情况(当然,这需要政府给予较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选派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等措施),所以,我们估计,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全可能成为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
2.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体向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广泛集聚、整合资源的优势,是将各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开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形式。但是,它还不是开展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高级形式。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增多、资产增加和规模扩大,特别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以后,为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和声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进一步发展、转变为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还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扩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成为综合性、全功能的合作社,将合作社的收益更多地转化为集体成员的生活福利。
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尤其是那些经营非粮食产品、收入丰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因为非粮食产品的价值高、市场需求弹性大、质量和品质对于销售和收入增长更为重要,从事这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有规范灵活的经营机制,这在客观上要求实行完全的企业化管理。事实上,近年来,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发展的趋势。例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莫里村在2004年成立“古尚锦茶叶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碧螺春茶叶的过程中成功做大了“古尚锦”品牌(每斤茶叶的市场价格曾达到1800元),并兴办了集采茶、炒茶、品茶、卖茶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由于品位高、需求大,质量安全日益重要,合作社实行的松散管理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加上有更多的农户要求加入合作社,同时合作社的旅游、餐饮等服务也不断扩大延伸,因此,茶叶合作社在2005年底改制成了“股份合作社(公司)”,完全按股份制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即:社员将自己的茶田全部折价入股,由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和安排承包,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鲜茶、统一生产制作和按品牌销售,社员按股份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分红。公司成立后,内部交易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经营效率提高,短期利益行为减少、集体意识增强,生产经营规范化,品质、产量和收入不断提高。
另外,在农业生产领域,农户+公司联合体形式也完全可能向农业股份合作公司转化、发展。农户+公司联合体主要是一种订单+服务(信息、良种、技术)的契约型集体经营形式,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连续性和稳定性差、农户的增收幅度不大。为此,近年来一些地方创造了一种改进形式:即在农户+公司联合体形式的基础上,由农产品经营公司(龙头企业)租赁农户的土地、统一规划和成片投资改良,形成生产基地,然后再包给农户按要求进行经营(公司支付工资或费用),此即“返租倒包”形式。这一改进形式使农户与公司的关联更紧密和稳定,既可以保证以公司为主导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又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例如,江苏超大绿园蔬菜有限公司2004年以返租倒包形式选择1000多个蔬菜种植户(每亩400元租金/年),建立了6000亩连片种植基地,公司将这些土地包给农民按合同要求具体进行种植和管理(每亩付给农民800元管理费,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公司统一提供农机耕种服务、良种和技术指导,蔬菜由公司统一组织加工和销售,年终时公司和农民分享每亩所得的净利润。这样,蔬菜经营基本上企业化了。
不过,应当看到,返租倒包仍是一种过渡形式,具有依赖或不对称的性质,还不是平等合作基础上的规范的集体经营形式。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建立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农户以土地入股,农户与公司完全一体化,实现经营资源的全面整合,保证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做大做强。由于有返租倒包形式作基础,农户+公司联合体转变为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并不困难,转变的具体时机取决于环境和联合体的发展状况,例如,当出现多个农户+公司联合体相互竞争的情况,或者某个农户+公司联合体的品牌经营严重依赖一些特有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时,一些农户+公司联合体就会转向农业股份合作公司。
3.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体向复合形式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体在吸收和整合农业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二者又各有缺陷和劣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性强、服务面广,但企业化经营的程度不高、经营加工能力弱;农户+公司联合体的企业化经营程度高、经营加工能力强,但集体性弱、服务面窄。因此,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公司联合体相结合,实现互补发展具有必然性。
例如,湖北省竹山县是一个山区县,许多村民有生产蔬菜和加工山野菜的传统。2000年,该县3个村的23个蔬菜专业户组建了“竹山县蔬菜协会”,实行技术开发、订单生产、集中加工、统一运输销售和规模化经营。协会组织的集体经营一下改变了一家一户生产和价格低、销售困难的状况,协会不断扩大,会员(包括专业种植户、营销专业户和超市蔬菜专柜会员等)逐步发展到1000多人,并吸收了2家蔬菜加工企业会员(官渡山野菜开发公司、宝丰泡菜公司)。2007年,蔬菜协会正式发展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竹山县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农村未来发展趋势,成员达1476个、覆盖全县4个乡镇30个行政村,蔬菜订单生产基地由最初的160亩扩大到1820亩,在武汉、重庆、西安、襄樊、十堰等大中城市建立了数十个蔬菜及蔬菜产品销售合作网点。合作社当年销售蔬菜6000多吨、创造产值800多万元,社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合作社东川大坝示范基地的社员已户户通水泥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80%的农户盖了新房,成为竹山县特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代表); 2家蔬菜加工企业的产出分别达到500吨和2500吨(比2002年各增加10倍和100倍),产值都超过了400万元。显然,竹山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典型的“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复合型集体经济模式。
又如,四川省井研县农民素有养兔传统,2003年在井研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哈哥兔业公司”(加工企业)成立了“哈哥兔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免费为社员养兔提供基本设施建设服务,统一配送品种、饲料、药品,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和融资服务,组织订单(养殖)生产。哈哥兔业公司作为合作社的成员,主要功能是:按优惠价格收购农户社员的兔子,根据交售数量向合作社提供二次返利(每年达20到30多万元,由合作社向各成员具体分配),为合作社提供办公经营场地和融通资金。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复合型集体经济模式。
应当看到,在农户+公司联合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都不是很发达、尚未建立优势品牌的情况下,它们都不大可能向农业股份合作公司的形式发展和转变。因此农村未来发展趋势,这类复合型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普遍发展的前景。
(三)从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看,有利于本地资源整合并与外部要素相结合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将成为主要形式
1.村民变市民过程与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生活改善(条件、设施改善和质量提高)、生产发展(产业发展、就业和收入增长)。在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包括城区企业的转移迁入和农村社区的城市化改造,具体表现为村民变市民、生产就业转型、土地统一规划使用的进程。从各地现有的经验来看,市郊农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筹码”(资本)就是承包的土地,以土地“换”生活条件改善(包括住房环境、生活园区、道路设施等)、以土地“换”经营转型和收入增长成为一般做法。因此,为了实现土地集中、统筹使用和乡村城市化改造,为了保证村民的收入和支持他们顺利完成身份转变与就业经营转型,农村社区(土地和综合性)股份合作社未来将在更多城郊地区得到推广和运用。其中,可以帮助村民在第二、三产业就业、联合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创办集体型企业和事业实体的社区股份合作社最具发展远景。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 1978—1984年的缓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数量从152万个增加到165万个,增加8.6%;乡镇企业的经营收入增加约2倍。(2) 1985—1996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乡镇企业从1223万个增加到2336万个,增加近1倍;经营收入则从2566亿元迅速增加到68343亿元,增加25.6倍。(3) 1997—2006年的调整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减慢,从2015万个增加到2307万个,仅增加14.5%;经营收入从81827亿元增加到219447亿元,仅增加1.7倍。
进一步看,1978—2006年乡镇集体企业呈递减态势,减少了50%多。2006年,村办集体企业和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股份合作企业等约为70万个(占乡镇企业总数的3%,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30%,占乡镇企业总就业的19%),其中主要是村办集体企业持续减少而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等近年来仍保持增长。主要原因是:村办集体企业缺乏吸纳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机制与条件,难以改变面向本县、本乡而生产的现状;而改制后的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则具有吸纳资源、进而调整和发展的机制与潜能。
这就是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就业人数的持续减少,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全面展开和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集中表现为具有居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村庄的建设和崛起)以及城市工商企业逐步增加对乡村的投资,可以预见:目前以深化农业分工、兼顾工业发展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将会发生重大转变,农村工业与服务业将主要依托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和股份公司等集体经济形式加速发展,逐步改变局限于本地发展的现状,从而根本改变乡镇集体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经营管理落后的状况。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新时期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支撑大局,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
(四)从村级集体来看,能够利用本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些现有形式仍具有活力并将在改进和完善中继续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我国,虽然各地环境和条件差异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实现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基本方法仍然是吸收外部资源、利用本村的优势和条件。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随着内需拉动政策的实施和城市资源向农村回流,随着家庭个体经营的增收空间不断缩小,走集体经济和共同发展之路将成为广大农民的普遍共识,除了能够广泛吸收、在较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要素的新型集体经济形式之外,现有的各种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形式也将随之调整和改进,继续保持活力并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最先开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改革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经过3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实践之后,2008年3月12日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工商服务业——村集体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回租土地后统一开发利用和招商引资,推进村民的经营转型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转型。小岗村党支部书记、安徽财政厅驻村干部沈浩说,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分三步走: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葡萄、双孢菇种植和养鸡业;二是依托已建立的“大包干纪念馆”和地处蚌埠近郊的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和红色旅游业;三是统一规划集体土地等资源,发展工商业、搞农工商协调发展。
一般来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有活力和运用前景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集体投资开发+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发展蔬菜林果种植和水产养殖业。如前所述,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的主要问题在于:被承包资产的价值低、经营者无力进行投资改造、经营无特色和产销不对路。由于经营者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当集体资产的利用价值不高时,经营者事实上不可能进行大量投资,也就不可能推出有特色的适销产品。目前,一些地方改变以往的习惯做法,采取一种积极的承包、租赁经营模式:村集体先对荒山、河滩等集体资产进行投资开发,并确定经营方向,然后再承包、租赁给合适的经营者。这种改进性的资产承包、租赁经营模式成功运作的概率明显增大。例如,湖北随州市双河镇郭集村1991年由村集体组织投资开发荒山、发展油桃种植,开发后实行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方式,农户平均每株年收益50~100元,集体按每株5~10元提成,集体收入每年多达几十万元,实现了集体和个人收入逐年稳步增长。目前,该村油桃生产基地面积已扩大到1200多亩。
(2)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依托有关部门(或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实践证明,在有政府部门支持或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情况下,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直接组织村民由一般粮食生产转向现代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经营(可以通过建立农业园区或特色生产基地的方式),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阎家湾村从1989年起建设杂交稻制种基地,村里组织200个农户发展制种生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销售,各户所产种子由村集体全部交售给种子公司,然后再按各户的产出数量向各户返还收入。目前,该村制种面积已达800亩,每年生产粮种20~25万公斤、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逐年增长,村集体每年还另外获得种子公司发放的组织费10万元。又如湖北省巴东县葱坡镇枣子坪村2003年成立药材专业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的管理模式(村两委作为合作社的发起者和管理者);村级合作社向各户提供信息和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对社员种植的药材按保护价收购后统一销售。仅2003年,参社农户就超过100户、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亩,实现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合作社取得盈利10万元。
(3)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兴办集体加工配套企业、发展村级工业。据调查,目前村办企业效益较差的一般原因是缺乏技术和资金、生产无特色和行政干预与管理不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水平差、产品无特色和销路,如果说行政干预和资金不足问题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来解决,那么,技术水平和产品特色问题的解决显然更为复杂。近年来,一些地方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开发,村集体就此建立相关的加工企业和配套生产企业或者直接进行联合投资与开发,有效地解决了技术水平低、产品缺乏特色和销路不畅等问题,实现了村办企业的重新崛起。这说明,只要积极组织、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来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发挥外来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村办企业(包括村办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完全可以发展起来,村级集体经济和村级工业完全可以重现辉煌。
(4)利用地理区位和环境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和发展旅游观光等服务业。近年来,一些位于“三边”(集镇边、公路边、行政区域周边)地带的村集体以及那些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集体,利用其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开发其创造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潜力,取得了明显的绩效。例如,一些村在公路两侧投资兴建集贸市场,修建一些基本设施、房屋和店面等出租,开办示范餐馆和商店等,吸引村民和外来投资,逐渐产生了集聚效应,带动了本地农产品交易、商业、修理、餐饮、运输等服务产业的发展;一些有旅游资源的村,集体进行投资和发动组织村民入股投资,建立了与旅游、观光、休闲相配套的建筑设施,改善了生活住宿、交通、卫生等服务条件,组建了专业性的村旅游服务公司,积极开展与城市旅游团体的合作,极大地改变了村级发展的面貌。
总之,在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时期,那些超越了村级范围并具有较大包容性与开放合作性的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或发展模式,最有可能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但村级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和村办企业等集体经济形式,由于它们适应低水平、小范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故也将在改进、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作用。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