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好处(联网好处多)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原文信息

Li Yu ,Tiemeng Ma ,Sirong Wu ,Zhuoyang Lyu

How does broadband internet affect firm-level labor misallocation: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frictions.

China Economic Review(2023年12月)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未被充分研究的渠道:具体而言,它通过减轻信息摩擦在提高劳动力分配效率方面的作用。为了研究这种因果关系,我们利用了2000年宽带互联网进入中国所创造的自然实验。我们采用双重差分(DiD)估计策略,以闪电平均发生率和理论最优的骨干网建设计划为工具变量(IV)。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互联网的到来显著缓解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摩擦,从而显著减少了企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信息摩擦的减少缓解了企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在信息共享网络较发达的地区更为显著。最后,我们估计了错配变化对处理组城市总生产率影响的下限,为6.3%。

以下为正文内容:

引言

互联网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分配?已有研究多在完美信息假设下展开,似乎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不相容,由于信息不完整和不对称的普遍问题,劳动力市场经常被扭曲(Schmutz & Sidibé,2019),而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更加严重(Porcher,2020)。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进步或许可以通过减少信息摩擦来提高劳动力分配效率。

我们利用了一个准自然的实验:宽带互联网在2000年进入中国。这种冲击在广泛的边际上引入了宽带互联网可用性的变化,从而为增加互联网接入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外生来源。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三个理想的识别特征。首先,宽带互联网的到来是由中央政府发起的,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外生冲击。其次,虽然中国户籍制度或“户口”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劳动力分配(Imbert, Seror, Zhang, & Zylberberg, 2022),但在2000年左右调整户口政策的城市数量有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这种担忧(Wang, Milner, & Scheffel, 2021)。第三,正如Zuo(2021)所提到的,宽带替代品的存在,例如公共Wi-Fi或替代信息源,可能会带来混淆效应。然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1年的报告,82.87%的计算机通过固定电话线上网,只有5.9%的计算机使用移动设备。因此,其他现代通信工具产生的混杂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本文发现,宽带互联网的到来减少了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分配不当。具体而言,互联网传播水平每提高10%,企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就会减少2.1个百分点,在引入工具变量后该主要结论仍然稳健。关于宽带互联网对劳动力配置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首先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摩擦在外生冲击后急剧减少,带来了大量移民工人的涌入,从而缓解了企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其次,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得新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影响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人,从而放大新信息的影响;最后,我们发现劳动边际收入产品(MRPL)较高的公司受影响最大,这些公司往往更容易受到冲击,而且它们通常集中在信息访问成本高的城市。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它增加了关于宽带基础设施扩张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文献;其次,本文补充了关于评估因子错配的实证文献;第三,本文为通过社交网络共享信息迅速增长的实证文献做出了贡献;最后,我们阐明了信息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关键作用,在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宽带互联网的部署对劳动力市场效率具有积极的因果效应。

主要内容

1. 数据与变量

企业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ASIE),涵盖1998年至2007年。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期,是因为它恰逢中国互联网的大幅增长(Chen & Liu,2022),使我们能够分析信息摩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个人层面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该项目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由国际学者收集和管理;调查样本来自国家统计局(NBS)进行的较大的家庭年收入调查,具有全国代表性。两项辅助数据:第一个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1999 年的固定电话覆盖率,作为每个城市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第二个是闪电的次数,来自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全球水文和气候中心,用作工具变量。

主要解释变量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状况,我们参考Chen 和 Liu (2022)使用 1999 年的固定电话覆盖率作为代理变量。

2. 实证策略

确定宽带互联网对劳动力分配不当的因果效应面临两个关键挑战:首先,企业采用互联网不是随机的;其次,使用固定电话覆盖率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代理可能会捕捉到其他城市层面的特征,例如行业分布或市场规模的差异,可能会导致遗漏变量偏差。我们的实证规范模仿了理想实验,并打破了未观察到的互联网使用决定因素与公司层面劳动力分配错误之间的相关性。

(1) 基线估计

我们首先采用(2)式的双重差分模型来估计宽带互联网的到来对企业层面劳动力错配的因果效应。

互联网的好处

其中 i 表示公司,h 表示行业,t 表示年分,Y 表示企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infrastructure代表 1999 年以该市 c 的固定电话覆盖率衡量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状况, Post为虚拟变量,如果年份在 2000 年之后,则该指标等于1。X为控制变量,包括公司的年龄、出口份额、规模、所有权和公司的生产力。η是企业固定效应,k是控制总体波动的时间固定效应,例如互联网的国家宏观趋势、经济转型等互联网的好处,μ是行业固定效应,ε是误差项。感兴趣系数为 β1,它捕捉了宽带互联网的到来对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

基线结果如表1所示。在第(1)列中,我们只控制了公司和年度固定效应,β1在 1% 的水平上为负且显著;在第(2)列中,引入基准年公司控制变量;第(3)栏引入了两位数的行业固定效应,第(4)、(5)列分别对城市和城市-行业水平的标准误差进行聚类;第(6)列将标准误差聚类到省一级;第(7)列使用Conley(1999)提出的标准误差来解释空间依赖性,β1仍然显著为负。我们的首选规范(第 (5) 列)显示,固定电话覆盖率增加 10% 会导致劳动力分配错误减少 2.1% (exp(−0.2221 × log(1.1))-1)。鉴于我们1999年样本中的平均劳动力错配率为0.6258,这意味着劳动力分配效率提高了3.5%(0.022/0.6258)。

我们的DiD方法的一个关键识别假设是,在宽带互联网到来之前,在具有不同固定电话覆盖率的城市之间,企业层面劳动力分配不当的趋势是平行的。否则,β1估计会有偏误。为了检验平行趋势假设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包含一组超前和滞后来扩充方程(2),其结果表明DiD估计所依赖的平行趋势假设不会被拒绝。

(1) 工具变量法的双重差分

方程(2)的估计结果存在偏误风险。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异质性趋势,这违反了双重差分分析所需的平行趋势假设;其次,表1中的结果可能反映了与宽带互联网到来相吻合的局部冲击,因为使用固定电话覆盖率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代理可能会捕捉到其他无法观察到的城市级特征。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使用了工具变量法的双重差分:

第一个工具变量基于气候特征,并利用了具有不同闪电发生率的城市之间不同的固定电话覆盖率。通信电缆通常由金属部件构成,例如金属层、机械增强钢芯和金属防潮层,这使得它们容易受到雷击的损坏。此外,减轻雷击损害所必需的电涌保护支出过高。因此,雷电事件期间频繁的静电放电会损坏ICT基础设施,使ICT投资的利润降低,并减少ICT的供需(Manacorda和Tesei,2020)。因此,预计在闪电活动频率较高的地区,固定电话覆盖率会降低。

我们使用了 1995 年期间每个城市的平均闪电发生率(Lightning) 作为Infrastructure工具变量,并使用两阶段法进行回归:

第一阶段:

互联网的好处

第一阶段的预测的残差用于估计第二阶段回归:

互联网的好处

表2中的第(1)列报告了第一阶段的结果(省略,详见原文),Lightning×Post系数为负,且在 1% 水平上显著,并通过弱工具检验。表3的(1)列报告了IV的第二阶段结果,关键系数仍为负值,在 10% 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工具变量法的估计值与表1中OLS估计结果的量级相似,这表明DiD估计所依赖的平行趋势假设不会被拒绝。第(2)-(3)列证实了我们IV估计的稳健性,表明我们的结果没有被这些城市特定的异质性所混淆。

第二种工具变量策略基于骨干网的假设最优构建方案。当中国政府用宽带互联网连接特定城市时,项目的总成本包括铺设光缆的成本以及骨干网与全球光缆网络之间的连接成本,这些成本受到地形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Kolko,2012)。因此,本文结合中国电信公布的实际连接位置,结合建设成本最小化的原则,提出了骨干网的假设最优建设方案,表现为节点城市之间的直线连接。支撑这种假设骨干网络的基本原理类似于Banerjee,Duflo和Qian(2020),该网络利用中国条约港口与历史城市之间的直线连接来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铁路连接对当代经济结果的长期平均影响。实际节点与假设线路的接近程度,和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接近程度呈正相关。估计策略与第一种工具变量估计策略相似,在(4)式中将以“到最近的铁路的距离(Distance)”替代平均闪电发生率(Lightning)即可。

表3的第 (4)–(6) 列报告了第二阶段的结果。估计值表明,在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后,第二个工具变量的估计值在幅度和稳健性上与第一个工具变量相似。第 (7) 列显示了合并两个工具变量后的 2SLS 估计值。估计结果在1%的水平上仍然是负的和显著的,Sargan检验并没有否定我们的IV是外生性的假设。

(1) 机制分析

第一个机制:信息涌现和劳动力市场扩张

宽带互联网之所以能显著减少企业劳动力错配,与宽带互联网减少劳动力市场信息摩擦,进而降低企业劳动力短缺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提供了关于劳动力市场信息摩擦减少和对企业劳动力供应的积极冲击的实证证据。

改善信息获取的意义在于,与主要信息来源是当地报纸相比,工人的搜索范围更广(Bhuller et al.,2019)。这意味着减少信息摩擦将导致(i)找到新工作的可能性增加或失业的可能性降低,(ii)新的雇佣关系位于离工人住所更远的地方,以及(iii)位于偏远地区的公司的劳动力错配进一步减少。通过研究这三个命题,我们可以间接验证宽带互联网对减少劳动力市场信息摩擦的影响。

为了检验预测(i),我们使用1995年和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的面板数据估计个人失业概率。表5第(1)列显示,宽带连接的出现与较低的失业概率显著相关。我们还计算了个人失业的持续时间(第2列),证实了宽带互联网的到来加快了求职过程。第3列的因变量为个人工作变化时间,结果表明宽带的可用性增加了转移到其他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

为了检验预测 (ii) 和 (iii),我们使用每家公司到大多数工人居住的城市中心距离作为工人与其工作场所之间距离的代理变量。第(4)栏的结果表明,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公司的劳动错配现象因宽带互联网的到来改善更多。第(5)栏还显示,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企业在就业方面有较大的改善。这些结果支持预测(ii)。总的来说,表5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互联网的到来减少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摩擦,并增加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规模。

第二个机制:劳动力流动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信息摩擦的减少是否在水平意义上增加了劳动力供给的规模。

我们假设宽带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缓解了信息摩擦,促进了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加,这反过来又有助于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了验证这一预测,我们从2000 年和 2005 年人口普查中随机选择了1% 和 20% 的个人水平数据,构建了一个逐年地级流动的县级流动面板。

估计方程如下:

互联网的好处

Migration是移民率,衡量标准是15至60岁的人口中离开原籍地并移居目的地的比例。γ1是兴趣系数,它衡量宽带互联网的到来对劳动力流动的因果影响。δ表示城市固定效应,θ表示时间固定效果,以及ε是聚集在城市级别的误差项。

表6展示了我们的分析结果。估计系数第(1)列为显著为正,表明从宽带互联网到来中获益较多的城市经历了积极的劳动力供给冲击。从第(2)列到第(5)列,我们进一步按工人的教育水平划分数据集,发现关键系数均在 5% 的水平上是积极的和显着的。最值得注意的是,第(3)列中的系数表明,宽带引起的劳动力流动对初中毕业的人最为重要。正如Pham(2023)所指出的那样,这与中国制造企业的大多数工人都具有这种教育背景相吻合。

第三个机制:信息共享

文献通常认为互联网通常是对高技能工人和资本的补充,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宽带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对以低技能工人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我们将信息冲击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信息的出现,即机制一探讨的内容;其次是信息共享,这在求职过程中至关重要。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深厚的血缘和地理联系之上的(Fei, Hamilton, & Wang, 1992),这意味着人际关系可以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找工作的机会,这种网络可以在塑造人们的社交网络以及他们接收和分享信息的渠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两种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解决这一悖论。信息共享网络确保宽带互联网的好处不仅限于高技能工人,而且还扩展到低技能工人。这些网络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规模,将更多潜在的工人纳入公司范围,从而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我们发现,在信息共享网络发达的地区,减少信息摩擦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被放大。

我们使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信息共享网络的规模:清代地级人均家谱数量的对数,以及每个城市的方言统一指数。我们将这些变量与 DiD 项进行交互。结果表明,当地信息共享网络越发达,企业层面劳动力错配的减少幅度就越大,就业率较高,工资较低,就业增长率较高和移民率较高。这表明,人口构成越相似,工人就越能通过信息共享机制了解劳动力市场。

结论

本文以宽带互联网进入中国为例,探讨了互联网接入对企业内部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我们的双重差分分析利用了不同城市和到达前/后时期宽带互联网暴露的变化,并得到了事件研究图的证实。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善互联网接入可以减少公司内部的劳动力分配不当。具体来说互联网的好处,互联网普及率每增加 10%,劳动错配就会减少 2.1%。这些结果经受住了严格的稳健性测试。对于因果解释,我们使用了两个工具变量:县级的平均震前闪电发生率,以及每个城市与其假设的骨干网络的距离,这与我们的双重差分估计一致。

为了解释上述结果,我们讨论了互联网影响企业层面劳动力错配的潜在机制。首先,我们发现宽带互联网引入后,劳动者失业的概率和持续时间都下降了。此外,企业对劳动力供应产生了积极冲击,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离工人住所较远的企业。其次,我们发现,在本地信息共享网络较大的地区,上述结果更为显著。这些证据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宽带互联网会产生如此普遍的影响,以及它如何补充低技能劳动力。

综上所述,ICT基础设施促进了更好的信息环境,缓解了企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了劳动力配置效率。我们的研究结果为降低中国信息获取成本的基础设施发展的经济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an understudied channel through whic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ffects labor markets: specifically, its role in enhancing labor allocation efficiency by mitigating information frictions。 To investigate this causal relationship, we take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experiment created by the arrival of broadband internet in China in 2000。 We employ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estimation strategy, supplemented by instrumental variables (IV) derived from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s of lightning and a theoretically optimal backbone network construction pla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rival of broadband internet markedly alleviates information frictions in labor markets,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firm-level labor misallocation。 The effects arising from the decline in information frictions ease the labor shortage problem faced by firms and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areas with more developed information-sharing networks。 Lastly, we estimate the lower bound of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misallocation on treated cities’ aggregate productivity, which is 6。3%。

整理 杨致瑗

编辑 程美英

来源 China Economic Review

监制 安然

关于我们

黄达教授是新中国“大金融”思想体系的首倡者和设计者。世纪之交,他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重构基于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框架,首倡并系统设计“大金融”学科体系;几代学人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发扬,主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具有鲜明“人大学派”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本公众号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负责维护及推送,围绕大金融理念,专注传播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大金融学术研究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政策部门多次开展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IMI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内参要报、学术月刊、中英文周报等系列研究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