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毕业困难生是指什么)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千万,是什么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7月2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赖德胜在首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与民生论坛”——“稳经济、保就业”夏季论坛上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背后是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
他表示,增强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首先要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不能再继续下滑了,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既是创新的需要,也是就业的需要。”
他还强调,要注意高校女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男生更大,在制定鼓励生育政策的时候要避免抬高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门槛,合理分担女性生育成本,缓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赖德胜。资料图
专业结构不匹配,理工科人才缺口大
每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会引发一轮讨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赖德胜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系统之间需求并不完全匹配,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体现在4个方面,首先就是专业结构上的不匹配。
他表示,中国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学科,一个是理工农医,一个是哲学、经济、法学、教育学、文学包括外语、历史、管理、艺术等学科什么是就业困难毕业生,可以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大类。
据他介绍,高等教育扩张以来,理工农医这4个大的学科门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占比逐渐下降,从1998年占比为68%到现在48%左右,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同时,文科专业毕业生占比已经超过了50%,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专业结构的变化。
赖德胜认为,当前,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理工科的毕业生是社会现实。比如,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人社部、工信部都曾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在所列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行业都面临重大缺口。
高校女生多男生少,女生就业更困难
他还表示,造成就业难的另一个变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中出现了性别差距逆转,以前男生多女生少,现在是女生多男生少。长期以来,女性在接受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达到了52.59%。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中国普通本科女生占比达到了53.7%。硕士研究生里面女生占比达到了52.50%。同时,女性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比男性就业更加困难。一般来说,女性要承担生儿育女的社会责任,导致了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中断,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就业歧视现象。
此外,中国女大学生学文科的比重比较高什么是就业困难毕业生,学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专业的比重比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中工科专业女生占比仅为36.1%,学理学的女生占比15%,对女性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更大。
高校培养普遍以精英教育为取向,应用型人才缺乏
赖德胜介绍,如果把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分为三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一类是地方院校,一类民办院校。其中,高等教育扩张主要由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扩招幅度比较小,这是大的格局。
他指出,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超过1.5,但很多地方院校、民办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是明显的精英教育价值取向,比较强调学术,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培养方式、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与部委高校同构同质,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不够高,使得我们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应用型的技能型人才没有得到保障。加上一些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办学资源不很充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市场需求也有一定差距。
高校毕业生偏好就业保护强的工作
赖德胜表示,从高校毕业生自身来说,他们普遍希望就业保护强的工作岗位,在工作方面有没有就业保护、就业保护强不强,在某种意义上是就业质量的体现。近日,《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51%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更加稳定的工作,为此39%的毕业生可以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
与此同时,我国正规部门就业岗位占比不断减少,非正规部门就业岗位占比不断增加,比如我国现在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属于非正规部门,就业保护比较弱,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他说。
建议: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合理分担女性生育成本
如何让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他指出,关键是要更加有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使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从中长远来看,要使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实现更好地衔接与互动。
第一,增强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首先要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要维持STEM专业(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毕业生占比稳定,甚至要有所提升。“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不能再继续下滑了,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既是创新的需要,也是就业的需要。”赖德胜说。
第二,改革评价体制机制,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要培养更多的应用人才,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第三,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就业的社会保护。“目前中国很多新就业形态就业质量不够高,不够稳定,保护不够全面。”赖德胜表示,要平衡好灵活和稳定性的关系,适当增强灵活就业的社会保护,调整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发挥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第四,要合理分担女性生育成本,缓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女性就业。
“我们要注意到鼓励生育政策的外溢性,因为现在很多鼓励生育政策和成本是由企业承担的,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无意抬高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门槛,那么企业就不愿意招女性,从而加剧了就业歧视。”他建议,在设计鼓励生育政策时,个人、企业、社会、政府之间要找到平衡点,要把个人生育意愿激发出来,又使企业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文章评论(0)